白名单制度与黑名单制度
条评论日常生活中,我们都听说过黑名单。对应的,还有白名单,含义相反。这两种机制广泛存在于现代社会,例如在信息技术领域:邮件筛查、拦截;许可访问等等。今天我想接着上一节的内容,简单谈一谈药物领域的黑名单与白名单。
一、含义
黑名单:是一个名单,列出一些人物、组织、团体、国家或设施,对于其相关的权利进行限制或禁止。一般在违反某项规则时,会触发。我们经常听说的被加入“黑名单”即是如此。它一般会先默认所有人都符合某个规则,举几个例子:
-
生活中我们购买火车票,系统一般会默认乘车人都有资格购买。只有当乘车人违反铁路运行相关规定(在高铁上抽烟、带违禁物品等等),情节严重的话被铁路部门列入黑名单,后续就无法继续购买火车票。
-
银行放贷,会默认所有人征信正常。若借款人不按时还本付息,会被银行列入黑名单,后续的借款融资都会受到限制。
简单来说,黑名单是违反相关规则的一个限制惩罚措施
白名单:也是一个名单。是一种机制和许可列表,纳入白名单的实体被赋予一定的特权、服务许可和权限。与黑名单相反,它会先默认所有人都不符合某项规则,需要有效的证据来证明满足规则或要求,才会被加入这个名单,被授予相应的权利。同样以银行发放贷款为例:
-
银行放贷给自然人时,一般会进行资质审核。对于向行政事业单位员工,审批发放很快,因为这些单位的人员在银行的白名单里。因为符合这一资格,会很容易取得贷款。
这是一个事先筛选过滤选优的机制
二、药物的白名单机制
理解了黑名单与白名单的具体含义后,对于药物的白名单机制应该很容易明白:先假设所有的药物对于某种病是无效的,只有事先证明这种药物对该病是有效的,才能被监管机构批准上市销售。医药与人的生命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,所以它执行的是严格的白名单制度。
我们应该都听过:感冒吃药7天能好,不吃药一周恢复的说法。因为人体具有自愈能力,有些病可以自行恢复,但有些病人体无法自愈。药物的作用,一般包括两个方面:治愈无法自愈的病、缩短病程或者减轻症状。
正因为人体自愈能力的存在,在证明某种药物对于某种疾病有效的时候,就需要有对照来证明是药物起了作用,而非人体的自愈能力。这个对照就是上文提到的临床试验,即现在的大样本、随机、双盲、对照临床试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