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《纳达尔自传》-再“拉法”一点
条评论齐整的草坪、悠久的历史、古老的球场、身穿白衣的球员、彬彬有礼的观众、令人心生敬畏的传统——视野之内连一块广告牌也没有——所有这一切完全包围着你,将你与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离。
这是《纳达尔自传》开头一段的内容,描述的是四大满贯之一 ——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的现场。打网球的人都知道,温布尔登锦标赛,历史悠久,是网球运动员心中的圣殿。获得温网冠军,更是运动员穷其一生的伟大梦想。
这本自传,以2008年费德勒VS纳达尔的温网男单决赛为主线,从纳达尔的角度展现了这场被誉为网球史上最伟大对决的过程,中间穿插描述了纳达尔的童年、家庭、团队以及他成长的经历。在这场对决十周年之际,纪录片《Strokes of Genius》上映,光阴流转,十年前的那场决赛任然为人所津津乐道。
第一次接触网球,是受动画片《网球王子》的影响。大学时体育选修了网球课,虽然学的很少,但打开了视野,开始关注网球大满贯赛事。曾经我是费德勒的粉丝。看他打球,飘逸灵动、轻盈优雅,风度翩翩,像极了一个绅士。随着比赛看的多了,我渐渐地喜欢上了纳达尔。一头长发、肌肉健硕、球场上不知疲倦的奔跑和怒吼、充满“杀气”的眼神,真像一头斗牛。当时只是被他强大的意志力、永不放弃的精神所感染。读了这本书,对于纳达尔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,更加深了对于网球、对于职业运动的认识。
比起其他运动,网球着重的是心理层面的较量。网球运动员必须在大部分时间里寻找到美妙的击球感觉,让自己杜绝恐惧的心理,尽量克服比赛进程的起伏对士气不可避免的影响,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世界头号选手
我也会感到恐惧—我总是在与自己的紧张情绪作斗争—但我将其压制下去,只有一个念头充斥我的脑海,那就是:今天我将牢牢把握这次机会
在重要的关头,纳达尔也会和普通人一样,内心紧张、恐惧、也会分神、慌乱。这点在这场对决中多处可见。普通人在这些重压下估计会崩溃。纳达尔知道如何调节,如何让自己专注投入比赛。
对于赛前的准备工作,除了常规的准备、热身等,还有个细节,他对于水瓶的摆放要求。看过他比赛的人都知道,纳达尔对此近乎偏执。对此,他是这么说的:
接着我把两个水瓶放在椅子的左前方我的脚下,前后整齐地码好,呈对角线指向球场。有人说这是迷信,但这并不是迷信。如果是迷信,我怎么会无论比赛输赢,一遍又一遍地做同样的事情呢?这是让我投入比赛的一种方式,让周围的环境与我脑海中的秩序若合符节
这大概就是“仪式感”吧!准备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,他会在观众中寻找家人和团队并在脑海中牢记他们的位置。家庭和团队对于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。
他征服了网球世界,但他终究是个极度敏感的普通人,充满了忧虑和不安全感,不了解的人很难想象他会是这样。比方说,他不喜欢黑灯瞎火,睡觉时得开着灯或开着电视。打雷闪电会令他感到不安…, 纳达尔的母亲说道
只有在家里,他才会感到安心自在。他能成为伟大的运动员,离不开托尼叔叔从小的严格训练以及团队其他成员长年的密切配合,更重要的是身后有温馨的家庭在支持着他,尤其是父母对他品格的培养。无论取得成功或者失利,家永远是他宁静的港湾。正因如此,当父母关系出现问题时,他的竞技状态也受到很大影响。他在获胜时,第一时间是去拥抱家人和团队。
2010年,纳达尔赢得了美国网球公开赛男单冠军,实现金满贯。在赛后的采访中,”之后你会做什么呢?“ 他的回答总是:”努力训练,让自己成为更好的球员,下一年再回来。”当天晚上他回到家乡,没有欢迎仪式和庆祝。第二天早上纽约时间凌晨五点,他就回到球场,和托尼叔叔一起练球。
他从6岁就开始接受托尼叔叔严格的网球训练,年少成名,被鲜花掌声环绕、被伤病折磨、状态下滑被质疑…… 时至今日,依旧初心不改。或许正因如此,他才能在逆境中反败为胜。即便输了前两盘,他大概率会输。但他仍然一分一分地追了回来,最终取得胜利(2022年澳网男单决赛)
在《天才之击》中,与费德勒的对决进入胶着时刻,“他或许会赢,我或许会输,但我绝不放弃”,纳达尔在更衣室说道。这才是拉法吧。
虽然我的网球可能永远无法打得像纳达尔那样好,但在生活中遇到过不去的坎,我会对自己说:再“拉法”一点!